首页 > 教学资源

打电话教学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5-07-15 07:11:37
打电话教学教案(热门16篇)(全文共20814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6篇《打电话教学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打电话教学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打电话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我想念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第二自然段,介绍我和爷爷奶奶打电话。我从电话中听到了爷爷奶奶的笑声,好像离他们很近很近。书上的两幅插图生动地表现了打电话的双方都很高兴,体现了电话为大家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提。 2.朗读课文。 3.了解农村的变化,体会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三、教学准备

挂图两幅、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带来玩具电话、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学生对电话的作用有个基本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生活的乐趣,如:农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勾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问:在你想念奶奶爷爷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引出电话。教师适当告诉学生,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变化也很大。

出示挂图。

认认图上的小朋友,说说她在干什么。

(二)认识生字,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我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1.鼓励学生先自读课文。做到:手到,眼到,口到。逐步培养学生做到:听到,看到,读到,想到。 2.读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不认识的生字。初步培养查找、批画的能力。 3.出示认识的字的生字卡片,自己想办法记住它。小组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4.反复朗读课文,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带读。

学生模仿读,小组读。

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读最能表达很想念爷爷奶奶的一段。

愿意表演给同学们听的同学再读。

(三)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打电话)

可利用玩具电话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说话兴趣。

情景一:师生互动,我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情景二:小组互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电话能帮助我们? 教师随机告诉学生几个号码的作用:110、120、119。(四)表演打电话,总结。

[打电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打电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 ……此处隐藏18787个字……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方案3:相互

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2、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发现一: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发现二: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就是一个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

发现三: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四、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

分钟、7分钟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你能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吗?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成倍增长的呢?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教学后记: 提醒学生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要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

篇16:《打电话》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儿歌。能在阅读中认读“打、你、哪、里、东”5个生字。

2、能认读声母dtnl,初步学会拼读5个音节,能读准第三声。

3、认识笔画撇折,并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东、里”。

4、体会小朋友交往的欢乐。

二、学习重难点。

1、正确朗读儿歌,认读5个生字。

2、认读声母,正确区分bd,读准音节的第三声。

3、“里”的正确笔顺。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片

2、生字卡片、拼音卡片(师生均准备)

3、学生准备写有上海风景点名称的卡片。

四、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片(课文插图),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15、打电话

3、学习生字:打组织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4、谈话:平时你会和谁打电话?会说些什么?

(二)学习儿歌。

1、看图,听录音。要求:听一听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2、看着课文,再听录音,并轻声指读。要求:仔细听听两个小朋友说的是什么。

3、自由指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

5、组织交流:儿歌中的小朋友讲了些什么?

6、相机出示儿歌:“喂——你在哪里呀?”“哎——我在东方明珠电视塔。”

7、学习生字。

(1)学生在书上生字表圈出生字。

(2)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①读准“你”:师领读“你”注意第三声。

②读准“哪、里”:师提示,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哪、里”,他们的声调和“你”是一样的,谁愿做小老师领大家读?

③读准词语“哪里”:“哪”和“里”组成词语时又该怎么读?(师领读开火车读、叫号读)

④读正确“东方明珠电视塔”:开火车读。

(3)记住生字字形。组织交流识字方法: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8、熟读儿歌。

(1)自由指读。

(2)做动作读。

(3)小组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表演读。

(4)师生配合表演读。

9、改编儿歌,拓展识字

(1)师示范指导改编儿歌,拓展识字。

咱们上海不仅有美丽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还有许多值得去的地方。

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打电话。例如:师:“喂——你在哪里呀?”生:(举起课前准备的卡片)“哎——我在东方绿洲。”小朋友一起读:“东方绿洲”

(2)拿着卡片,找各自的好朋友去“打电话”,读卡片。

(3)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齐读这些景点名。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2、扩词:打东

(四)学习拼音。

1、出示声母:“打电话”的“打”、“东方明珠”的“东”,这两个字的声母都是d;“你”和“哪里”的“哪”声母都是n;“哪里”的“里”声母是l;“电视塔”的“塔”声母是t。教师边说边出示四个声母。

2、教师领读。

3、启发学生自己编顺口溜。(看图,模仿上节课的四个声母,不会有困难。)

左下半圆ddd;像个伞柄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棒lll。

4、师生合作念顺口溜。

5、找朋友游戏:看谁找得快,找得准。师读声母,学生从卡片中找出来,并大声读一读。

6、拼读音节。(1)出示音节:da教师领读,边做“打”的动作边拼读音节

(2)出示音节:ninalita自由拼读——打擂台——开火车抽读音节

(五)学笔画,描红。

1、认识笔画:撇折

2、描写“东”。

(1)看书找出“东”的正确笔顺。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撇折”的书写。

(3)学生描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握笔姿势。

3、描写“里”看书找出“里”的正确笔顺。

(1)老师范写,特别要提醒第五笔是“竖”。

(2)学生描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握笔姿势。

《打电话教学教案(热门16篇)(全文共2081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