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时间:2025-06-28 07:12:35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全文共15151字)

[编辑]《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一

圆的面积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十六的第1、2、5题。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       s=a2      s= ah       s= ah    s= (a+b)h二、新课。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 = πr × r               s圆 = πr×r = 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 是这个圆面积的 。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 ,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因为:三角形面积= ×底×高  162π圆面积= ×            = ×       ·r×r           =πr2(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162π         圆面积 = ×r÷                      =       ×r×8                     =πr2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例1    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d=20厘米  求:s=?       r=d÷2      20÷2=10(m)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r=5cm       d =0.8dm       3、解答下列各题。(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四、作业。     课本p70第1、5题。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数学教材第11册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渗透极限、转化、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圆桌照片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老师家里就有这样一个圆桌,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圆桌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圆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圆桌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计算圆桌桌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质疑激趣。教师创设了“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探究

1、复习转化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师:我们以平行四边形为例,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指名说、师投影演示)

师:在推导过程中,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新图形面积公式,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呢?

师:如果有的话,你打算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到底行不行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请看活动要求:

1、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2、转化后图形的各部分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3、根据转化后图形面积公式试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让学生带着3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3、汇报展示

预设:

学生方法1:将圆等分成(8份、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上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另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就是圆面积的公式:∏r2。

学生方法2: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梯形或三角形。

学生方法3:用圆的一部分推出面积公式。(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面积×份数)

板书:学生汇报的思路,即转化后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的理解更清晰。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碰撞交流,研讨辩论。教师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如果有问题,让学生再重复一遍,让学生发现同学在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互相提问、质疑、解决问题。】

4、课件演示,体验极限、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

5、资料介绍,感受数学文化,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老师给你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算一算这个圆桌面的面积了吗? ……此处隐藏11918个字……

师:(出示教材第67页的情境图)这是刚才课前发现的问题。师:这道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指名板演。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反馈,扩展提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小刚家门前有一棵树,他很想知道这棵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但是他又不想锯掉,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吗?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半径

S=πr×r

=πr2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九

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特征和掌握了园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活动,通过折一折和剪拼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二次探究活动,围绕着“怎样使折出的图形更像三角形”、“使剪拼后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开展操作、想象活动,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

第三次探究活动,学生借助数字、字母、符号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思想”

3、第三次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4、解决问题

5、小结

三、知识应用(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已经掌握圆的哪些知识?

师:关于圆你还想探讨什么?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谁能摸一摸这个圆片的面积。

师:那这个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沉默),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评析】“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因此当老师提出“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感到很茫然。此时,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作为教师,如何施展自己的“点金”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入手,引导学生从头脑里检索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这样设计,既在学生迷茫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又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段围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师:好,同学们停一停。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已经有想法了。我看你们小组的想法就很好,谁代表小组上来说一说?大家认真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噢,你想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来求它的面积。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这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师:你想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求它的面积,是不是?

师:刚才同学们有了两种思路,可以把圆折一折,想转化成三角形,还可以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板书:转化[【评析】通过第一次探究,学生产生了两种很有价值的思路。即通过折一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设计了“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了吗”这一关键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达到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师:同学们刚才也发现了,不管是折出的图形,还是剪拼出的图形,都不是很像三角形,怎样让它更接近这些图形呢?是不是得进一步研究。请每个小组在两种思路中选择一种继续研究。

师:各个小组都研究出结果了,谁想先来展示一下?请你们小组先说。

师:为什么要折这么多份?

师:你们同意吗?这就是把圆折成16份时其中的一份(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平均分成4份中的一份相比,确实像三角形了。如果想让折出的形状更接近三角形,怎么办?

师:你继续折给大家看看。(学生折起来很费劲)看来同学们再继续折纸有困难了,老师在电脑上给大家演示一下。这是同学们刚才把圆平均分成16份的形状(课件演示“正十六边形”),这一份看起来像是三角形了。现在我们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并突出其中一份的形状。)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如果分的份数再多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分的份数越来越多,那其中的一份会是什么形状?

师: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成功地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积,你们的方法真好。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一个小组迫不及待地举手想发言)请你们小组派个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师:这个方法还真不错,这个小组把圆剪成8份(把这个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剪成4份拼成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师:能让拼成的图形更接近平行四边形吗?

师:哪个小组分的份数更多?

(教师让另一组展示自己平均分成16份后拼成的图形。)

师:和前两次拼成的图形比,又有什么变化?

师:如果要让拼成的图形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我们让电脑来帮忙。大家看,老师在电脑上把这圆平均分了32份,看拼成新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呢?(课件演示。)

师:把这圆平均分了64份,看拼成新的图形呢?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品多篇)(全文共1515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